中藥香囊源于中醫(yī)的“衣冠療法”,香囊內藥物的揮發(fā)性氣味,可芳香化濁、避穢解毒,使人氣血流暢、臟腑安和,增強機體免疫力,能起到一定預防流感及普通感冒的作用。取菖蒲、蒼術、藿香、艾葉、白芷、冰片各等份,碾碎后裝入布袋中制成香囊,每袋15克,可隨身佩帶、放置在居室內或懸掛于車中。注意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。中草藥液通過皮膚滲透、黏膜吸收,進入人體,輸布全身,可起到溫經散寒、透達筋骨、理氣活血作用,增強人體對流感病毒抵抗力和機體免疫能力,達到防病的目的。
取艾葉、菖蒲、藿香、蒼術、防風、蘇葉各20克,加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,然后再煎煮30分鐘,溫度適宜時將雙足置于藥液中,以藥液熱氣熏蒸,汗出少許為宜。每周用艾條或蒼術飲片在室內燃燒,關閉門窗,煙熏房間30~60分鐘后再打開門窗通風換氣。對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、細菌、真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殺滅和抑制作用。
注意將點燃的艾條放置于安全的地方,熏燃期間,人員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屋里。以生黃芪15克、炒白術12克、金銀花12克、防風10克、佩蘭10克、貫眾10克、蘆根10克、生甘草6克、生姜2片、大棗3枚,水煎10分鐘或泡水代茶飲,每日1劑,連續(xù)服用5~7天。適用于高齡、體弱、慢性病氣虛者。服藥期間應清淡飲食,宜少食辛辣刺激、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。兒童根據年齡、體重酌情減量。刮痧療法可有效緩解流感期間的頭痛、發(fā)熱、惡寒等癥狀。如遇頭痛癥狀,可選用頭部刮痧或用按摩梳梳理頭部,每次5~10分鐘,以頭皮發(fā)熱,痛點緩解為度。如發(fā)熱,可以加大椎、大杼刮痧。刮痧時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,每次5~10分鐘,以出痧為度。臨床表現(xiàn):發(fā)熱惡寒、無汗、嗆咳不爽、呼吸氣急、痰白而稀、噴嚏時作、鼻塞流清涕、咽癢、口不渴、咽不紅、舌不紅、舌苔薄白、脈浮緊、指紋浮紅。組成:鮮紫蘇3克、鮮蔥白3克、生姜2克、陳皮3克。2.鮮紫蘇、鮮蔥白、生姜、陳皮(浸泡后)切末備用;3.鍋中加入適量清水,放入浸泡過的大米,大火煮開,轉小火煮至大米軟爛后,加入肉末再煮5分鐘;4.起鍋前,加入鮮紫蘇、鮮蔥白、生姜、陳皮攪拌均勻,調入適量食鹽,即可享用。臨床表現(xiàn):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咽紅、氣急、有汗、口微渴、咯痰色黃、舌紅、苔黃、脈浮數(shù)、指紋浮紫。組成:桑葉3克、菊花3克、金銀花3克、羅漢果10克(將桑葉、菊花、金銀花打成藥粉后,分10份裝入紗布袋中,再加入1克羅漢果)。2.湯盅里放入焯過水的豬瘦肉、1份量藥包,加入400毫升清水;臨床表現(xiàn):咳嗽無力、食少納呆、動則汗出、氣短懶言、面白神疲、大便溏、舌淡、苔薄白、脈細無力、指紋淡。組成:黃芪12克、黨參9克、茯苓30克、陳皮6克、甘草6克。1.養(yǎng)生壺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,加入黨參、黃芪、茯苓、橘紅、甘草先煮15分鐘;2.蘋果去皮、切塊后加入養(yǎng)生壺中,繼續(xù)煮30分鐘;
臨床表現(xiàn):干咳、少痰、盜汗、低熱、手足心熱、面色潮紅、咽干、舌紅而干、苔剝脫、少苔或無苔、脈細數(shù)、指紋淡紅。1.養(yǎng)生壺中加入800毫升清水,加入玉竹、百合、蘆根先煮15分鐘;2.雪梨、荸薺去皮、切塊后加入養(yǎng)生壺中,繼續(xù)煮30分鐘;3.倒出后待適溫,即可飲用(雪梨、荸薺建議食用)。臨床表現(xiàn):咳嗽無力、喉中痰鳴、面白少華、動輒汗出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、舌質偏淡、舌苔薄白、脈細無力、指紋淡。組成:太子參10克、茯苓12克、蒼術6克、炙甘草6克、半夏6克、陳皮6克、豆蔻6克、神曲10克、炮姜2克。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150毫升,分3次飯后溫服。以上劑量為6~10歲兒童每日推薦劑量,其余年齡段根據兒童實際酌情加減。
來源:文章來源CCTV生活圈,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。
聲明:本文僅作健康科普,如有相關疾病,請及時去正規(guī)醫(yī)療機構就診,謹遵醫(yī)囑。